《秘密讀者》2015年十二月號
【編輯室報告】玩笑的回聲
【專題】一種官方的發明──文學季
【專題】文學策展的可能性
- 文學與文學展的困境
- 策展是甚麼
- 文學展示
- 文學展的觀眾
- 參考資料
【專題】論文學節慶的策展
- 巴黎公社的街頭節慶
- 俄國十月革命的街頭節慶
- 文學節慶及策展:能否創造出談論它是/不是何物的其他種方式?
- 僅朝向「一種」文學館?文學策展等同「文學」與「策展」?
- 龍潭魯冰花藝術季:對「文學」廣義化及非定義化的嘗試
- 小結
- 延伸資料
【專題】外行看熱鬧
【專題】文青不在文學館,也未必在往文學館的路上
- ──關於文學館(策展)的幾個提問與觀察
- 有「文青」們就夠了嗎?
- 文學(館)策展的現實困境
- 文學館的空間論述
- 我們可以期待什麼樣的文學(館)策展?
【專題】從紙上策展到數位策展看副刊
【專題】銅臭味的書籍展覽其實不是問題
【專題】沙龍到文學的距離
【專題】以書寫抵抗現實,現實都去哪裡了
【專題】自己的聲音
- ——2015年度台灣劇場原創劇本現象批評、觀察
- 一、首先是小劇場的創作。
- 二、大劇團的原創劇本。
- 三、東方戲劇
- 四、宗教、私人團體
- 五、文本創作
- 六、專案發表
- 七、其他
【專題】迎向銘刻消逝的改編
- 論2015年台灣文學改編電影
- Adaptation without Inscription: On Taiwanese Literary Adapted Film in 2015
- 前言:文學與電影的緊張關係
- 縱觀文學敘事影展:品味號召的不足與媒介實驗的必要
- 閱讀《閱讀時光》:經典文學影像化的困難與創新
- 大歷史與個人生命敘事:《送報伕》、《老海人》、《世紀末的華麗》,與《降生十二星座》
- 結語:迎向銘刻消逝的改編
【書評】配角不威能
文學評論新書快訊
秘密讀者活動訊息
秘密讀者(2015年12月)編撰名單
版權宣告